危險特性:易燃。其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,遇明火、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。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,高速沖擊、流動、激蕩后因產生靜電火花放電引起燃燒爆炸。其蒸氣比空氣重,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,遇明火會引著回燃。若遇高熱,容器內壓增大,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。
滅火方法:抗容性泡沫、二氧化碳、干粉、1211滅火劑、砂土?蓢娝鋮s容器。
六 泄漏應急處理
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處,并進行隔離,嚴格限制出入,切斷火源。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,穿消防防護服。盡可能切斷泄露源。防止進入下水道、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。小量泄漏: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。也可用不燃性分散劑制成的乳液刷洗,洗液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。大量泄漏: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,用泡沫覆蓋,抑制蒸發。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,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。
七 儲運注意事項
儲存于陰涼、通風倉庫內。遠離火種、熱源,倉內溫度不宜超過30ºC。防止陽光直射。保持容器密封,應與氧化劑分開存放,儲存間內的照明、通風等設施,應采用防爆型,開關設在倉外。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。罐儲時要有防火防爆技術措施。露天貯罐夏季要有降溫措施。禁止使用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。灌裝時應注意流速(不超過3m/S),且有接地裝置,防止靜電積聚,搬運時輕裝輕卸,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。
八 防護措施
車間衛生標準
中國MAC(mg/m³):無資料
前蘇聯MAC(mg/m³):無資料
美國ACGIH TLV-TWA:無資料
美國TLV-STEL:無資料
檢測方法:氣相色譜法
工程控制:生產過程密閉,加強通風。
呼吸系統防護:空氣濃度超標時,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(半面罩)。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空氣呼吸器。
眼睛防護: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。
身體防護: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。
手防護:戴橡膠手套。
其他:工作現場禁止吸煙、進食和飲水。工作畢,淋浴更衣。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。
九 理化性質
熔點(ºC):-97.49
沸點(ºC):64.51
相對密度(200C/40C):0.7913
相對密度(空氣=1):/
飽和蒸氣壓(kpa):無資料
辛醇/水份配系數的對數值:無資料
燃燒熱(Kj/mol):726.83
臨界溫度(ºC):240
臨界壓力(MPa):7.95
溶解性:能與水、乙醚、醇、酯、酮、苯、等混溶。
十 穩定性和反應活性
穩定性:穩定
聚合危害:不聚合
避免接觸的條件:
禁忌物:強氧化劑。
燃燒(分解)產物: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
十一 毒理學資料
急性毒性:LD50 無資料
LD50 無資料
十二 環境生態資料
其環境污染行為主要體現在飲用水和大氣中,殘留和蓄積并不嚴重,在環境中可被生物降解和化學降解,但這種過程的速度比揮發過程的速度低得多,揮發到大氣中也可能被光解。
十三 廢棄
處置前應參閱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。用控制焚燒法處置。
十四 運輸信息
危規號:61069
UN編號:/
包裝分類:III
包裝標志:7
包裝方法:小開口鋼桶;螺紋口玻璃瓶、鐵蓋壓口玻璃瓶、塑料瓶或金屬桶(罐)外木板箱。
十五 法規信息
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(1987年2月17日國院發布);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(化勞發[1992]677號),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用品規定([1996]勞發423號)等法規,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、生產、儲存、運輸、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;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(GB683-93)將該物質劃為第3.2類中閃點易燃液體。
|
|
|